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春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辽宁和黑龙江、吉林。在辽宁,访山村、看市场、入小区、进企业,给基层干部群众送上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在黑龙江,出席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吉林,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蛇年春节前后两次地方考察,都在东北地区,足迹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信心和期待。
构建什么: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钢是我们国家的老企业,这些年焕发青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溪市考察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
这里有世界上最宽幅的冷轧板生产线。通过集控技术的应用和对产线控制模型进行优化,这条生产线的运行精度和效率越来越高,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0%,产线的产量提升了25%。
本钢的转型升级之路,是东北制造业提档增速的缩影。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何破旧局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路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立足实际、认清优势,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在春节前后的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
在听取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与旧”“破与立”,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地区考察过程中反复阐明其中的辩证法。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春节前在辽宁调研时指出,“切不可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一退了之,否则就可能导致新旧动能断档失速、加剧结构调整阵痛。”春节后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
依靠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