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2024年12月29日,即将结束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部分文物及智慧屏设计。不少观众选择在闭展前“打卡”观赏。任哲曦/摄
龙原本的面貌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龙”是亦正亦邪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在电影《花木兰》中,“龙”是身兼守护之责、古灵精怪的木须;在小说《西游记》中,“龙”是忠心耿耿、沉着机敏的白龙马……
其实,最早“龙”的形态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堆龙,这是科学考古发掘的最古老的龙的形象。
2024年12月31日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特展《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展出的最后一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本次展览包含了红山、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30余个重要遗址发掘出土的龙主题文物,展现了中华文化八千年中“龙”形象的历史流变和发展脉络。本次展览以科学考古挖掘品为主,联合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考古文博单位,展出了1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各单位的“镇馆之宝”。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之“最”的特展
“原来我们现在熟知的龙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化过来的。”看完展览后,参观者王然感叹道。
就像流行文化中龙的形象丰富多样,8000年的龙形态演变中呈现了多种面貌的龙。这次特展有几个“最”——中国八千年龙文化年代序列“最”完整,中国龙文物的种类和形态“最”具代表性等。
比如其中一件身形舒展的文物“蚌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由蚌壳拼成龙的形态,头部朝向彩陶坡坡顶,本次展览是这件文物第一次对公众展出。
而另一件龙文物,顶着一个“猪脑袋”,龙的首尾分开,呈现“C”形——被称作玉猪龙,同样是随葬器物。
后来,龙的形态由“C”形演变为流行“S”形。展出的玉龙形佩是西汉时期的龙文物,有着圆圆的眼睛、卷卷的鬣毛、上卷的龙尾。
而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元代文物“青花龙纹盘”,已经具备今日大众所熟知的龙的特征: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下一篇:德国强雨雪天气致交通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