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字的左面双人旁,象征人生之路,曲直向前;字的右上方,‘十目’观世界,胸怀壮阔;字的右下方,一心一意,公德善行,服务众生。”近日,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前坪广场,当代艺术家刘永刚如此介绍自己的作品——巨型雕塑“‘德’行天下”。
“挺立——刘永刚雕塑绘画大展”自9月30日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打卡。该展览是刘永刚近50年艺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个展,除大量独具风格的绘画作品和小型雕塑陈列在展馆内外,还有23座6至11米高、以汉字演变而成的不锈钢喷彩巨型群雕,“挺立”在美术馆的天鹅湖四周及中央平台,形成了一道壮丽而恢弘的城市文化壮丽景观。
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来自李自健和刘永刚两位“海归”艺术家的相遇相知与惺惺相惜。
今年59岁的刘永刚出生于内蒙古,在中央美院油画系靳尚谊(第一画室)多年的学习经历,给他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992年他赴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旅居德国,接受了全新的表达方式与观念思维。
“我在德国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重新审视了我们的中国文化。”刘永刚向记者介绍说,旅德期间,浓浓的思国、思乡之情,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开始“寻根”。“我发现,中国的文字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美学,比如小篆,它上紧下松的形态就能表现出人站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