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说起无人机,人们并不陌生,航拍早已走进日常生活。除了航拍爱好者所用的消费级无人机,应用于各专业领域的工业级无人机,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文物保护、电力巡检……伴随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无人机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多,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为何要大力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与应用?放眼全球,中国的无人机产业水平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和行业专家。
无人机有多能干
文化遗产保护有它——
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朔风呼啸,两台“大疆机场2”昼夜守护在南楼段和北楼段。
5条无人机综合巡查航线,基本覆盖景区开放地段;每天自动执行10架次飞行任务,画面实时同步至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并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到了夜间,游客偷宿等行为,也难逃无人机“慧眼”——红外摄像头。此外,该款产品每两周针对重点区域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通过对比模型变化,能及时发现有无山体滑坡、城墙外移等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检查修整。
大疆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张晓楠说:“很高兴看到‘机场’的价值在长城景区得到验证,以无人机为载体提升景区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的合作正稳步推进。”
农业植保有它——
棉花采摘前,有一项重要工作——脱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三和植保公司的飞手朱锐握着手柄站在田边,一架M—22植保无人机在棉田上空来回穿梭,喷淋脱叶剂。
“脱叶剂能脱去叶子,保留枝干和棉花,采收时可避免绿叶混入影响棉花品质。这架M—22由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一天能完成四五百亩棉田的喷洒作业。”朱锐告诉记者,“核桃、枣树、苹果、小麦、防风林等农林作物,都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农民的田间劳作轻松不少,收益更高,增产率达到10%以上,农户亩均成本降低30%以上。”